【国庆特辑】王玄策:虽千万人,吾往矣!唐僧取经传奇之六
没有看过前文的读者,可能不理解王玄策和玄奘有什么关系。首先,他们是同时代的人,玄奘首先去天竺探路,随后王玄策就作为出访天竺的使节,两人不仅认识,而且必然进行过深入的交流;王玄策还有个自幼出家的侄子,法号智弘律师,在玄奘之后也踏上了西行求法之旅(记载于《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中);其次,如果没有玄奘去天竺取经,唐朝与戒日王朝建立友好的外交关系,也就不会有王玄策作为唐朝使节访问印度。如果王玄策不访问印度,就不会有下面这些传奇故事了。
公元647年,也就是玄奘离开天竺五年之后,戒日王莫名其妙地“失足”落入恒河淹死,国王一死,戒日王朝立即分崩离析。伊斯兰帝国正在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的带领下四处攻城略地。伊斯兰信徒已经渗透到南亚,并进行传教、策反甚至暗杀等工作,以迎接阿拉伯大军的到来。原本臣属戒日王朝的帝那伏帝国君阿罗那顺趁乱篡位僭立,成为中印度之王。他已皈依伊斯兰教,对佛教徒和婆罗门教徒掀起了残酷的宗教迫害。
戒日王:英明神武如我,居然就这么领盒饭了?
这位将要改写印度历史进程的王玄策王大人,对于印度已经发生的巨变还一无所知。根据唐太宗的派遣,他率领几十人的唐朝使团翻山越岭,好不容易来到天竺地界,准备进行第二次大唐对印度的友好访问,进一步夯实中印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
已经谋反成功的阿罗那顺,一心传播真主安拉的荣耀,自然不可能再对唐朝友好了。听说大唐使节来到,他派出千余兵将伏击唐使。毫无防备的大唐使团遭遇灭顶之灾,除了王玄策与副使蒋师仁之外,其余人等全部遇难。
王玄策本来吃着火锅唱着歌,前来邻邦进行友好访问,原以为是如同休闲度假一般的吃喝玩乐之旅,突然就被打劫成团灭,气得七窍生烟。他与蒋师仁冒险越狱,向北逃到亲唐的尼泊尔境内。
如果是一般人,逃到安全地界之后就想办法回国了,但是王玄策觉得,唐朝的国威不能折在他的手里。东汉的陈汤可以喊出“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目测印度军队都很菜,不需要回本土调遣大唐精兵(实际上山高水远,等调来黄花菜都凉了),借点外国兵足以灭之。
他借得尼泊尔骑兵七千,由于唐朝没跟尼泊尔打过仗,对于尼泊尔的战斗力心里没底,于是他又从与唐朝打过仗,并刚与唐朝建立友好关系的吐蕃借了一千二百名骑兵。然后他带着不到一万的异族混编部队返身杀入天竺,与阿罗那顺的数万大军展开激战,一战杀死敌军数千、溺毙万余、俘虏一万多人。
知道印度兵菜,但没想到这么菜,王玄策取得如此大胜,自己都有点不太适应。随后,他就有点开始放飞自我,搞点史书里见过但没什么机会实施的花哨玩意,过过“军神”的瘾。
这大概就相当于高等级玩家跑到新手区虐菜吧……
在与阿罗那顺的决战中,他巧布“火牛阵”。这种高级玩意印度人听都没听说过,于是再次被碾压。带着火光乱窜的“火牛”,正是阿罗那顺亲自统率的压箱底的精锐——七万战象部队的克星。大象一看这些冒着火的“怪物”,纷纷陷入疯狂状态,四处乱奔,踩踏无数。于是阿罗那顺全军覆没,阿罗顺那大惊,守城不出,王玄策随后拿出唐军攻城的各种手段——云梯、抛石车、火攻,让印度人好好见识了一下天朝上国的战争手段。最终城破,阿罗顺那及其妃子子女全都被生擒活捉,中印度灭亡。
王玄策虐菜场景
由于东印度曾派兵援助阿罗顺那,王玄策准备顺势再亡东印度。东印度的国王尸鸠摩吓得魂飞魄散,忙送牛马万头,弓刀缨络财宝若干,向王玄策谢罪,表示愿意臣服大唐帝国,王玄策对其训诫一番,方才罢兵凯旋。
王玄策以一己之力,成功逆转了天竺诸国伊斯兰化的进程,伊斯兰教入侵印度的时间被拖后了五百年,同时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一人灭一国”的传奇战绩。
王玄策本有机会做个新任印度大王,可是他还惦记着出使的任务没完成,还要回去给唐太宗复命,真是个实在人啊!
王玄策的实在还表现在,在印度作战的过程中,他俘获了一名叫那罗迩娑婆的印度和尚。这个印度和尚吹嘘自己有二百岁高龄,专门研究长生不老之术,并信誓旦旦地说,吃了他炼的丹药,一定能长生不老,甚至可以在大白天飞升到天宫里去成为仙人。王玄策听着这个妖僧的忽悠,就信以为真了。为迎合李世民乞求长生不老的心理,王玄策把这个印度和尚带回了国,没想到惹了大祸。
648年王玄策回到长安,《旧唐书》卷三 本纪第三中是这么记载的:
五月庚子,右卫率长史王玄策击帝那伏帝国,大破之,获其王阿罗那顺及王妃、子等,虏男女万二千人、牛马二万余以诣阙。
王玄策押送回来俘虏就有一万多人,其中包括了阿罗那顺本人、妃子以及王子,还有两万多牛马,这也是个大阵仗。
唐太宗听说王玄策不仅在外作战立了大功,还带回一个会长生不老之术的“老神仙”,欣喜不已,将他连升两级,册封为朝散大夫。估计玄奘还纳闷,我在印度待了这么久,印度的高僧我都见过,怎么没听说过有这么个牛人?
接着,那个天竺妖僧给李世民造“延年之药”,隔三差五就拿一些五颜六色的小药丸来给李世民吃,不久,李世民中毒而死。此时距王玄策归国仅仅一年。王玄策受李世民之死牵连,仕途受阻,终生再未升迁,史官也不给他立传,于是这位立下“世界史上空前绝后奇功”的王玄策,就被默默无闻地埋没在历史中。只知道他在658年又一次作为访印使节,对印度进行第三次友好访问。
唐太宗:我领盒饭的方式,也很坑啊!
王玄策在印度叱诧风云,为何阿罗那顺期望的伊斯兰强力外援没有登场呢?
首先,王玄策的战绩实在是太夸张,阿拉伯方面都觉得天竺大局已定,谁tm能想到,一个使节能灭掉十来万大军彻底翻盘呢?等阿拉伯人得知消息再想援助,这边已经尘埃落定。要想征伐可就得出动大军,那可就要大费周章了。
这就跟美帝干涉台湾问题似的,如果大陆要武力统一,台湾至少得撑一阵,等到美军赶过来。如果三下五除二打完了,等美军赶过来,战场都打扫完毕,就得跟解放军硬怼,美国人才没那么傻呢,为了非核心利益费那么大劲。
其次,阿拉伯帝国内部开始出现分裂,内斗正在酝酿之中,无力向天竺派遣大军。
阿拉伯帝国的这一内斗,恐怕也是世界历史上影响最深远的一次内斗。内斗的起因,是穆罕默德的侄子以及女婿阿里,对于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的继位合法性产生质疑,双方的支持者各执一词,矛盾激化。
阿里的支持者认为,只有阿里及其后代哈希姆家族拥有继承哈里发的资格(由于穆罕默德本人没留下男性后代,阿里的后代就是穆罕默德的嫡系子孙),后来这一派演变成什叶派(意为宗派);奥斯曼的支持者认为,哈里发应该是有德者居之,后来演变为逊尼派(意为遵守圣训)。
逊尼派和什叶派的分裂,实质上是阿拉伯的老贵族和因宗教而崛起的新贵族之间对领导权的争夺。逊尼派和什叶派成为伊斯兰教中最主要的两大宗派,其他派别均是由这两派再继续分化而来。
什叶派和逊尼派的分布
由于伊斯兰教从一开始就是完全的政教合一,宗教分裂就意味着政治分裂,因此其教派争端要比佛教和基督教都要更为激烈,很快就发展到刺刀见红的状态。
公元656年,奥斯曼被刺杀,阿里即位成为四大哈里发时期的最后一位。奥斯曼的堂侄、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打着为奥斯曼复仇的旗号反对阿里,他公开展示奥斯曼的血衣,暗示阿里是杀害奥斯曼的幕后推手。伊斯兰教的内部矛盾进一步激化,日益分裂为彼此敌对的两大阵营,内战阴云一触即发。
657年,正是苏定方依靠《大唐西域记》的指引,率领唐军消灭西突厥的那一年,什叶派和逊尼派爆发隋芬之战,就在阿里快要取得胜利之时,他迫于形势,同时也是为了阿拉伯人和睦的长远考虑,接受了对方以《古兰经》裁决的和谈要求。
然而,阿里的妥协行为引发了他这一派中极端主义者的不满。队伍中约有12000人坚决反对和谈,从而脱离了阿里的领导,形成哈瓦利吉派(意为出走者)。他们所采用的口号是“除真主的调解外,绝无调解”。
这意思就是,调解个毛啊,怼死他们这些异端!
起初,阿里曾亲自去劝说哈瓦利吉派归队,未获成功。其后,因哈瓦利吉派杀死支持阿里的麦达因总督和阿里的使者,从而激怒了阿里。他决定先剿灭无法无天的哈瓦利吉派,从而导致658年的拿赫鲁宛之战。结果,哈瓦利吉派惨败,首领战死。
但该派并不屈服,反而认为自己在离开阿里和穆阿维叶之后,已成为唯一有正确信仰、有资格对穆斯林发挥领导作用的集团。他们企图清除所有可能成为哈里发的人,以便自己掌权,从而重新统一伊斯兰教。于是他们化整为零,派出大量刺客进行刺杀活动。对穆阿维叶的刺杀始终未能得手(一说被刺受伤),而阿里在661年被刺杀身亡。
瓦哈利吉派简直就是一群“很傻很天真”的二逼,他们的恐怖活动不仅没有消弭分歧,反而使得伊斯兰教派别之间的仇恨,成为此后千年都无法解开的死结,也使得伊斯兰教的政治斗争,从一开始就染上了恐怖主义的色彩。
阿里死后,穆阿维叶继任哈里发,为了稳定局面,他假意同意阿里的次子候赛因·宾·阿里在他死后继承哈里发之位,但在位期间,积极培植自己的儿子亚泽德的势力,以便将来作为自己的接班人。
对于已被阿拉伯人灭国的波斯人(前述安息帝国 42 36269 42 15289 0 0 3566 0 0:00:10 0:00:04 0:00:06 3566、萨珊帝国均为波斯人建立的帝国)来说,他们的文明几乎与中国一样古老,阿拉伯人只不过是从沙漠里突然冒出的一群生吃蜥蜴的野蛮人而已,趁着萨珊帝国与东罗马帝国斗得两败俱伤之时,坐收渔翁之利,波斯人心里是要多憋屈有多憋屈。
虽然波斯人成了亡国奴,并且被阿拉伯人武力逼迫改宗伊斯兰教,但是波斯人拥有源远流长文化底蕴,心里绝不甘心就此屈服。因此他们自然地与反抗正统逊尼派统治的什叶派结合到了一起。再加上阿里的儿子侯赛因娶了波斯萨珊王朝的亡国公主,哈希姆家族的后代也流淌着波斯王族的血,使得波斯人皈依什叶派更显得顺理成章。
公元680年,穆阿维叶去世,按照事先约定,应当由阿里的儿子侯赛因继承哈里发。然而,穆阿维叶的儿子亚泽德撕毁协议,直接在党羽的拥戴下继承了哈里发之位,建立倭马亚王朝。侯赛因拒不向他效忠,不久,库法(位于现伊拉克南部)的什叶派信徒发生针对叶齐德的暴动,邀请侯赛因前往主政。
于是,侯赛因与家属和拥戴者二百多人离开麦加准备前往库法。亚泽德是绝不愿意看到这位什叶派的精神领袖跑到什叶派大本营,那就相当于纵虎归山,将来必然遗祸无穷。于是派出心腹带领六千人的骑兵去追击,在伊拉克境内的卡尔巴拉,侯赛因一行被团团包围,最终全部战死。
侯赛因的死,标志着逊尼派和什叶派彻底决裂,再无挽回的可能。
此日正是伊斯兰教历1月10日(阿舒拉日),什叶派认为侯赛因是殉教圣徒,这一日遂被定为该派的蒙难日和哀悼日,阿舒拉日便发展成为什叶派穆斯林最重要的纪念日。每年的这一天,成千上万的什叶派穆斯林都要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虔诚的什叶派教徒要用铁链鞭打或刀刃割自己的身体或者相互鞭打,搞得浑身血肉模糊,以示不忘殉难的侯赛因,用身体的痛苦提醒逊尼派对什叶派犯下的血海深仇。每年都会有信徒因为纪念阿舒拉日搞大了,不幸身亡的案例。
什叶派教徒纪念侯赛因被刺的阿舒拉节
(他们身上不是颜料,是真的血)
这可比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猛多了!
逊尼派与什叶派之间的仇恨,既包含了教派纷争,又有血海深仇,还掺杂亡国之耻和切肤之痛,很难再有化解的可能。
我们可以简单粗暴的理解逊尼派和什叶派的区别:穆斯林中,凡是能跟穆罕默德攀上亲戚或者是波斯人,就是什叶派,其他都是逊尼派。由于能跟穆罕默德攀上亲戚的人毕竟还是少数,伊斯兰教的两派争斗,逐渐演变成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对抗。直至今日,沙特与伊朗之间的对抗,就是逊尼派与什叶派千年内斗的延续。
沙特VS伊朗:白衣大食VS黑衣大食
阿拉伯倭马亚王朝一方面应对什叶派层出不穷的暗杀与暴乱,一方面继续对外扩张。广阔的中亚地带天然适合游牧民族活动,因此是同为游牧民族的阿拉伯人首选的扩张方向。
穆斯林向东的扩张,不可避免地侵入了安西都护府的势力范围,因此受到唐帝国的强力遏制。在帕米尔高原被揍得满头包之后,倭马亚王朝不得不转头去捏软柿子:将扩张的重点放在了西方。
倭马亚军队曾三次进攻君士坦丁堡,由于拜占廷皇帝立奥三世利用君士坦丁堡天险和秘密武器“希腊火”抵抗,而未能得手。
希腊火
(制造方法已经失传,据推测是基于石油的火焰喷射器)
阿拉伯人消灭了拜占廷的北非驻军,占领从突尼斯直到摩洛哥的马格里布。当地的柏柏人很快改宗伊斯兰教,并成为倭马亚王朝继续向西进攻的主力部队,跨越直布罗陀海峡进攻西班牙。倭马亚在711年进攻原本统治西班牙的西哥特王国,并于三年后消灭了该国,征服了伊比利亚半岛。
720年,穆斯林越过比利牛斯山脉,夺取纳尔榜地区,继续北进,攻入法兰克王国的腹地阿基坦地区。然而西欧的地形对于游牧民族极为不利,而且距离大本营过远,到达这里的穆斯林军队终成强弩之末。
732年,倭马亚军队与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铁锤查理)率领的法兰克军队,在普瓦捷(Poitiers)与图尔(Tours)之间地带交战,法兰克人取胜。从此倭马亚止住了陆上扩张的势头。穆斯林的压力使得法兰克王国加速了内部整合。此后阿拉伯人只能通过海盗的方式,侵袭欧洲的地中海沿岸。
铁锤查理父子就相当于是法兰克的曹操和曹丕,他的儿子矮子丕平废掉墨洛温王朝的最后一个“懒王”(长期被架空的傀儡),于公元751年(怛罗斯之战的同一年)由教皇加冕为国王,以上帝的名义加强自己篡位的合法性,这也是欧洲“君权神授”的由来。罗马教皇从此获得凌驾于君权之上的权威,欧洲中世纪教权与王权之间的长期斗争从此开启。
矮子丕平加冕,欧洲“君权神授”的开始
至此,倭马亚王朝在东西两个方向上都达到了扩张的最大极限。这个内部矛盾重重的庞大帝国,一旦止住了扩张的势头,内部矛盾就迅速激化起来,覆亡的命运也就不远了。
铁锤查理阻止倭马亚军队对欧洲的进一步入侵
746年开始,穆罕默德叔父的后裔在什叶派穆斯林的支持下,公开反叛倭马亚王朝,并于750年推翻了倭马亚家族的统治,建立了阿拔斯王朝(黑衣大食)。倭马亚王族尽遭屠戮,只有阿布达尔拉曼逃往伊比利亚半岛,建立后倭马亚王朝,与阿拔斯王朝对抗。
阿拔斯王朝建立后最初80余年,是阿拉伯帝国历史上的极盛时代。而此时的唐帝国在盛世之下,蕴藏着重重危机。
中华民族史上最辉煌时代,即将落幕!
(未完待续)
本篇为 唐僧取经系列第六篇,前文见:
【国庆特辑】玄奘心中的梦想,到底是西天取经还是帝国崛起?唐僧取经传奇之三
【国庆特辑】玄奘成为唐帝国经营西域的定海神针:唐僧取经传奇之四
了解更多:
以金融视角看世界:从万历十五年到2017年,大国衰落的轮回又将重演?
与文化大家
走一段文旅之路
与民银旅行
开启一段心灵旅程
民银旅行 携手同行